紧张而充实的开学第一周即将过去,面对新环境,新生活,孩子们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校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们,专门为新初一的家长量身定做了一份温暖的小贴士,一起来看看吧!
在军训期间,孩子对学校生活环境渐渐适应,对于新的人际关系也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但毕竟新初一的孩子年龄还小,心智不成熟,面对困难,易产生不适应状况,从而影响情绪、信心及学习。作为家长,不论是在家,还是打电话和孩子沟通,都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了解初中的变化
1、学科分化、学习内容随之改变。
学习科目的数量和深度相对于小学来说都上了一个台阶,要求学生必须有自觉意识,主动学习,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会听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对学生管理形式以及同伴关系的变化。
初中阶段,老师不再像小学一样处处进行无微不至的管理和照顾,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意识,老师把一些要求、规范、纪律等讲给学生,让他们自觉地去遵照执行。这也是孩子管理能力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同时,朋友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复杂,能否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孩子们整个初中阶段的心情,学习状态,甚至日后能否成功融入社会都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
3、孩子身心发育的变化
孩子进入初中后,生理上会进入迅速成长期。第二性征的出现会让他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性的存在和两性差别,并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和接近倾向。这个时候需要家长给孩子讲讲关于青春期相关的生理卫生知识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这些变化促使他们一步一步走向独立,他们会迫切希望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成员,在家庭和集体的决策中发挥作用。如果父母不能主动调整自己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仍用原来对待小孩子的办法去对待他们,就会产生矛盾或冲突,伤害彼此间的感情。
做好思想及心理准备
孩子从小学步入初中,也意味着从儿童阶段跨入青少年阶段。此时孩子的心理会有很大变化,很多孩子会出现逆反心理。所以,此时父母的教育、帮助等行为一定要讲究策略,不能强迫式或者暴力式的教育,否则会适得其反。
对于学习,父母更多要给予孩子鼓励,帮助孩子分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他共同解决,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但把握尺度很重要。
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简单的物质奖励就可以给他们力量,而更多的要给他们一种精神上的鼓励,比如说对他们做的某些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肯定他们的价值及能力。很多问题可以和他们协商,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长大,有了责任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他们才会有把其他事情做好的精神导向。
做好能力准备
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孩子的学习好坏正是由他的能力决定的。这种能力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行为上的自控能力;学习上的自主能力。
1、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升入初中以后,大多进入住校生活,生活老师会教导孩子一些生活技能,但作为家长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不是抽空替孩子去整理或清洗。大多家长都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这又要求他们会保管、会使用,学会不乱花等等。
2、自控能力
升入初中以后,老师不再像小学那样,处处跟着,事事管着。在这种时候,班级纪律全靠学生自我管理和自觉遵守来维持。一个班级,没有良好的学习纪律,学习势必受影响。如果孩子自控能力差,就可能经常不自觉地破坏纪律,或是在别人破坏纪律时抵制不住诱惑跟随模仿。
升入初中后,很多孩子都带有手机,在学校手机由老师统一管理,但在家里,很多孩子容易受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诱惑。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的网络时间进行管理,与孩子制定使用规则,培养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自控力。
3、自主学习能力
帮助孩子学会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逐步独立学会分析试卷,总结问题,查漏补缺,找到本阶段学习出现的问题,或者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从而对自己有更全面、深刻、清晰的认识。在帮助孩子分析学习时,除了分析问题外,还要注重分析进步及优势,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自信才更有兴趣学习。
让孩子学会制订学习规划,确定奋斗目标。除了长远的理想目标外,再订一个近期计划,让孩子明确升入初中后要实现什么目标,培养孩子的学习内动力。
孩子到了新环境,总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家长要更有耐心积极引导,与老师积极沟通,共同帮助孩子平稳过渡。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